今天清晨,著名作家仲春河(本名凌解放)于北京逝世,享年73岁。仲春河,1945年11月3日出身于山西昔阳,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,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。河南省汗青小说作家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因其笔下五百万字的“帝王系列”:《康熙大帝》《雍正天子》《乾隆天子》三部作品,被海表里读者熟知。
其人
病情反复 归天忽然
本年8月初,媒体与仲春河身旁的工作人员联系时,得知“仲春河老师近期身材不是太好,不断在住院。”至10月尾,二月河的病情已有好转,但还是有些健壮,不断在调养。仲春河抱病后,不断在北京医治,病情本已得到控制,此次由于病情反复,归天忽然,让家人都没有推测。
2017年天下两会期间,仲春河曾接管记者的采访,当时他就表示,身材情况尽管还可以,但参加活动会控制时候,体力和精神都跟不上了,乃至还说“73、84,阎王不请本身去”,当时仲春河虚岁73岁。面临生死,仲春河态度豁达。当时,仲春河说,在创作完“落霞三部曲”后,他本想在《乾隆天子》的最后再写一本关于嘉庆天子登基后早期的历史,比如检查和珅等事件,但因为身材情况,他已经无法完成。在那次采访中,二月河重点谈到了他关于反腐和家风的观念,“好家风能让人拒腐不沾。”仲春河说,在身材条件容许的情况下,他愿意多为社会做一点工作,多写一点东西。
仲春河在生前的采访中曾谈及身后遗言,他感叹,成名有一种苦楚的感觉,走到这个中央来太困难,身后愿入黄河,“我从小就在黄河畔长大,我就是黄河的儿子,对自己的母亲有如此的情怀不奇怪吧。”
生前论述 笔名由来
关于“仲春河”这个名字,在一部《密云不语——仲春河晚年糊口自述》的书中,仲春河曾经专门写文作了具体诠释,“我出了书,被人称是作家,常有人问:‘你为甚么叫仲春河?’除了书的内容与姓名的和谐的原因以外,从基本的原因上说,是我爱这条黄河。以是在回答这一成绩时我每每要加上一句‘仲春河特指黄河’。我觉得这个名字大气。”仲春河还写到,本身家住鄙人太阳渡,羊角山的东南边,“傍晚时分,推开西窗,呀——这是甚么景致?太阳快要落下去了,天上是半天红色云霞:它的‘基础色彩’是殷红的,但天空是那等的绚丽,甚么样美丽的颜料没有呢?山影在背阳坡看,这时候更显得幽邃静谧……迎着阳光几乎看不到山上风景了,看到的是剪影一样的山的表面。到了仲春天,就是凌汛,陕县这一带黄河其实不结冰,结冰的是河套上游。但到仲春,黄河上就会忽然涌出大批大块的冰,布满河床,互相撞击着,拥堵着,徘徊着顺流滚滚东去,一泻而下,你会看到‘冰的部队’从中条山和邙山下迟缓但绝不犹疑地‘向东进军’的壮观‘阅冰’排场,带着寒意也带着酷寒的肃杀之意。这个印象深极了,以后成绩了‘仲春河’,我这个笔名。”
其作
四十写作 大器晚成
在中国作家圈,仲春河算是一个惯例:21岁高中结业,没上过大学,倒是大学的博士生导师。40岁开始写作,却大器晚成,写成《康熙大帝》《雍正天子》《乾隆天子》,成为汗青小说中难以逾越的丰碑,被拍成各种影视剧广为流传,并因此在作家富豪榜中首屈一指。
30多岁时,仲春河改行到中央。仲春河认为其文史水平曾经到达一定水准后,年近四十时开始了文学创作。当时《解放军报》正在爆料军人自学成才的案例,听说仲春河正在写《康熙大帝》,就爆料了这件事。黄河文艺出书社得知后,来找他谈出书。
二月河在作家部队中可谓大器晚成,在他看来,最终能熬出来,一靠运气,二靠才气。“如果没有冯其庸老师的鼓励,单凭我曩昔的蛮干,80%的大概性要失利。”同时,也跟他的努力保持有关。“我觉得本身是个写东西的料,可以卖文为生。”仲春河笑言,如果只看《清史稿》就可以写康熙,那骑自行车也能上月球。
不朽之作 写尽清宫
凭仗勤奋和对清史的谙熟,用时4年时候,仲春河以150万字的四卷《康熙大帝》一鸣惊人。上世纪九十年月初,《康熙大帝夺宫》改编的16集同名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候播出时,曾导致猛烈反响。而“冒死三郎”二月河并不就此知足,他发愤逾越困难,完成“落霞三部曲”的另两部———《雍正天子》和《乾隆天子》。雍正是康乾盛世起承前启后和扭转天地的关键天子,对于这位为中国汗青作出杰出贡献的封建政治家,却背了200多年的恶名。于是,仲春河决意要改写这段曲解的汗青,还雍正的本来面目。他在书中以实在的史料,以匡偏改正之心,完全为雍正正名,改变了正史的不公平说法。
《乾隆天子》则改变戏说,以大气澎湃之势,将乾隆盛世中的帝、相、将、官、商、兵、农、侠、盗、妓、僧跃然纸上。对于仲春河的创作艰苦,人们称“古有头吊颈锥刺股,今有仲春河的烟炙腕”。
如今,二月河520万字的“落霞三部曲”炙手可热,美国、日本、加拿大等凡有华人的中央,都知道了仲春河。
悲悼
尹志勇:“他现在还住在农家小院里,吃的东西也很朴素低调。”
仲春河1995年阁下开始与长江文艺出书社合作,他的最重要作品《康熙大帝》《雍正天子》《乾隆天子》都在长江文艺出书社出书。“在当代,仲春河写的长篇汗青小说至今是没人能逾越的顶峰,从艺术性、流传性的角度,没有甚么人可以逾越他。”长江文艺出书社社长尹志勇如此评价仲春河的作品,“他500万字的‘帝王三部曲’到达了相当高的成绩,《雍正天子》还入选了《亚洲周刊》评比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。惋惜两次与茅盾文学奖当面错过。”另外,合作20多年,尹志勇对仲春河的印象是“一个真实的正人,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。”作为中国销量最大的汗青小说作家之一,仲春河糊口非常朴素。尹志勇回忆,出版社每一年都要去看他频频,“他现在还住在农家小院里,吃的东西也很朴素低调。年青编纂找他照相合影,他都很随和,对人亲和。”尹志勇说,这两年仲春河身材不断不太好,之前也去北京看过病,“最近出书社正在出他的新文集,筹办约请他参加发布会,他也答应了。没想到此次病情忽然恶化。”
胡玫:“对改编电视剧的请求,他说没啥要求,想咋拍就咋拍。”
今天,除了众多网友得知仲春河病逝这一凶讯而难掩悲伤外,曾执导《雍正王朝》的女导演胡玫、编剧汪海林、于正等众多影视行业工作者也纷纷发文悲悼。其中,导演胡玫回忆写道:“我拍的第二部长篇电视剧作品《雍正王朝》就是由他的长篇小说《雍正天子》而改编。第一次见到他是在1997年的秋日,记得我们约好了在国际饭店的顶楼见面,我想听他谈谈对改编电视剧的请求,他说‘没啥请求,想咋拍就咋拍,俺不懂电视剧。’当时,他给我的印象是低调,朴素,人也特别宽厚随和。说是从未吃过自助餐,让我教会他怎样做才对。万万不要闹笑话,碗和盘子该怎样端?——对照他对清史的深入思考,和书中洋洋洒洒的文彩,敦朴的他真是判若两人。使人印象深入。”编剧汪海林则写道:“这些年他不断号令给图书出书减税,给作家减税、免税,有见地,有担当,不坐而论道夸夸其谈,难得知行合一,是有境界之人,能者不忧,知者不惑,作家不易,劳力劳心,各自珍重吧。”
北京晨报记者 郭丹